2014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导语 小编为你带来青岛市全市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最新信息。

  原标题: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4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各区、市教育(体)局,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初中学校,青岛市盲校、青岛市中心聋校:

  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4]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1号)等精神,现将2014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生计划

  全市小学一年级招生人数预计96000人,其中市内三区22300人。

  全市初中招生78900人,其中市内三区15900人。

  二、招生入学规定

  (一)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入学在招生区片内通过电脑派位或以小学为单位整体调拨等方式进行。各区市教育(体)局要结合实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确定各学校就近入学的条件、范围和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区片划定后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由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进行审慎论证。全市各中小学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学校均需通过电脑派位等随机方式录取新生。

  (二)积极推进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各区市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将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作为小学升入初中的主要形式。可以以小学为单位,为单个初中学校合理划定对口招生小学,对口招生小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升入该初中学校就读;可以以社区、路段等为标识,为单个初中学校合理划定招生区域,招生区域内适龄学生小学毕业后持相关材料到该初中学校注册入学。鼓励新建和改扩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积极探索学区化办学。

  (三)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按照青岛市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实行小班化招生的学校,每班不超过40人。其他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

  (四)严格落实特长生招生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青岛市教育局普通中学体育艺术特长生特长班招生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教通字〔2011〕16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3年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的紧急通知》(青教办字〔2013〕59号)要求,严格按照已经提前向社会公布的2014年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招生,不得擅自调整专业和人数。严格审查特长生报名条件,全面监督特长生测试录取过程,确保特长生招生条件公开、程序规范、结果透明。不得以招收特长生为名对学生进行任何学科化考试、选拔。

  (五)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市、区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招生办法须报所在区市教育(体)局,经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民办学校招生广告、招生简章以及其他招生宣传材料均须经所在区市教育(体)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发布。有两处及两处以上校区的学校须分别报所在地区市教育(体)局审核。各区市教育(体)局要对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以及规范办学行为等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核定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

  (六)积极做好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就读保障工作。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保障符合我市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七)切实做好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工作。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对残疾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时接收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青岛市盲校、青岛市中心聋校义务教育阶段均面向全市招生。各普通学校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三、市内三区初中招生

  (一)局属初中学校。

  1.青岛十六中、青岛三十九中普通班纳入学校所在区招生范围,招生方式与所在区片公办初中学校相同。

  2.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报名时间为5月17日(星期六)、18日(星期日)。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录取。青岛三十七中实行小班化招生,每班不超过40人。

  3.特长生招生。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面向市内三区招收特长生;青岛十六中、青岛三十九中普通班面向学校所在区招收特长生;青岛三十九中艺术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青岛少儿艺校毕业生需达到青岛三十九中统一组织的专业测试要求后,方可升入青岛三十九中艺术班;未达到要求的学生,根据青岛少儿艺校所在区的招生政策升入相应初中,也可申请调拨至户籍所在区就读。

  (二)区属初中学校 。

  1.公办学校招生。以小学为单位,由区教育(体)局按区片,通过整体调拨或电脑派位方式升入初中。市内三区各公办初中学校特长生招生方案由各区教育(体)局审核。

  2.民办学校招生。报名、录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招生可面向市内三区招生。第一阶段招生不足的,面向学校所在区进行第二阶段招生。第一阶段招生时间为5月17日(星期六)至5月24日(星期六),第二阶段为5月27日(星期二)至6月2日(星期一)。

  (三)跨区域就读小学毕业生。

  1.市内三区跨区就读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期末考试。根据就读学校所在区教育(体)局制定的初中招生入学规定,可升入当地初中。若需回户籍所在区就读的,由学生家长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小学和区教育(体)局审核其相关证明材料,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及材料统一报学生户籍所在区教育(体)局,由户籍所在区教育(体)局安排在户籍所在地非热点学校就读。

  2.在市内三区以外小学就读,需回市内三区就读初中的学生,原则上在现就读小学毕业后,持小学毕业证书及户籍证明,于8月中旬到户籍所在区教育(体)局申请初中入学。报名参加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及市内三区民办初中学校招生的学生,须于5月16日(星期五)前向户籍所在区教育(体)局提出申请,由区教育(体)局审核同意后,通过“青岛市市内三区小学升初中联网报名系统”打印报名单,持户口簿和报名单到相关学校报名。

  3.2014年,崂山区麦岛小学毕业生由市南区教育局根据相关规定安排初中入学。

  4.青岛第二实验初中与青岛六十五中作为同一个招生区片,实行电脑派位方式录取新生。招生范围为市北区浮山新区有关小学和崂山区埠东片(埠东片范围:辽阳路以南,银川路以北,海尔路以西,市北区崂山区界以东)有关小学。户籍属于上述招生范围但在其他区域上学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可按照跨区(片)调拨的政策规定申请参加上述两所学校的电脑派位。具有崂山区户籍的学生根据本人意愿可不参加派位,直接申请回崂山区初中学校就读。

  (四)报名及录取。

  1.小学毕业生参加初中学校特长生、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及民办学校报名,持“青岛市市内三区初中招生报名单”到相关初中学校报名。报名单由毕业小学通过“青岛市市内三区小学升初中联网报名系统”打印,并加盖学校公章。学生报名单由接受报名的初中学校留存,不再退还给学生。家长可向毕业小学申请打印或复印多份,但学生在同一时段内只能报一所初中学校。

  2.区教育(体)局、小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选择,不得采取任何限制行为,更不得扣留有关报名材料。各初中学校要妥善保管好小学毕业生的报名材料,不得招收无报名材料的小学毕业生。

  3.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及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和已被初中学校录取的特长生不再参加其他学校的录取。

  4.小学升初中报名及录取工作全面实行网上操作。各区教育(体)局要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将小学升初中志愿填报、跨区(片)调拨申请及安排、报名单打印、特长生报名及录取、民办学校报名及录取、整体调拨录取等全部实行网上操作。电脑派位结束后,派位结果要及时上传网上录取系统。各区教育(体)局应充分发挥小学升初中网上录取系统的功能,加强对各学校普通班、特长生等招生计划的调控管理。要按照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按时完成有关网上录取工作,确保网上录取信息的准确、完整。

  四、有关要求

  (一)完善保障机制。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按照招生工作职责,完善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确保招生工作平稳、顺利和有序进行。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等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制定中小学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入学。

  (二)全面实行阳光招生。

  各区市教育(体)局、各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包括招生政策、工作安排、招生结果、咨询方式、监督举报平台等。要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省政府令255号),严肃处理违反规定将学校划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将考试或者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依据、违规招生宣传和乱拉生源、擅自提前招生、拒绝接收本学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等行为,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保障教育公平。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区市教育(体)局、各学校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博等多种方式,对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和具体招生办法进行解读,使之家喻户晓。要积极倡导科学教育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未尽事宜,请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联系。

  联系人:丛新堂

  电话:85912112 82712190

  附件:1.2014年局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

  2.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时间安排

  青岛市教育局

  2014年3月27日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